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情境下长江上游生态安全与农林清洁生产
Focus on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clean production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Yangtz River under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2020年11月20日-23日,第三届森林资源论坛暨“提升森林质量 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湖南会同召开,会议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森林资源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会同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和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服务功能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单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大会就我国在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森林资源利用等...
2020年11月7日-10日,“森林生态系统供给服务与调节服务协同机制”学术研讨会在湖南会同召开,会议由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分会和中国生态学学会恢复生态专业委员会主办,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承办,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单位2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大会就我国在森林生态系统供给服务、生产力维持和长期数据挖掘等方面取得的最...
近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简称“CSC”)公布了2020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录取结果,我所博士研究生梁子逸、汪沁、王壮、杨帆获批联合培养,全校共50名。获批研究生将前往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林学院、德国维尔茨堡大学Fabrikschleichach研究站、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生态林业应用研究中心进行为期1-2年的交流学习。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是CSC实施的国家公派留学生...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了2019年度“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简称F5000)获奖名单,我所徐振锋教授指导的2013级硕士研究生唐仕姗于2014年发表在《植物生态学报》题名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凋落叶分解速率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子”的论文入选。至此,我所已连续3年有论文获得“F5000”提名,该篇文章也是我所发表在《植物生态学报》入选“F5000”的第5篇论文。F5000评选活动是由国家科技部主导,我...
近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布了第67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人员名单,我所林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谭波(合作导师张健教授)博士后获得二等资助,这也是我所获得第7个博士后基金。据悉,本次全国面上资助名单共有3707位资助人员入选。由于该批次面上资助一等资助仅面向直接参与新冠肺炎一线救治工作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因此,此次获批资助人员均获得二等资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是专门用于资助在站博士后科学研究的基金,...
6月30日,特殊的研究生毕业典礼暨授位仪式在校音乐厅举行。2020届,我所有20名研究生以优异的表现顺利毕业并获得博士/硕士学位。其中,游成铭同学获得“四川省优秀毕业研究生”称号。郑海峰同学获得2020年“校级优秀硕士论文”。本届毕业生共计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博士毕业生:李勋、张艳、游成铭、杨玉莲硕士毕业生:夏陶、李天玲、袁吉、刘一霖、张钰、董玉梁、卫芯宇、蒲悦、林玉、...
6月10日,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张健教授应邀到洪雅县国有林场做了题为“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理论与实践”的专题报告。洪雅县国有林场机关相关科室、管护站分管领导及技术员等共46人参与了报告会。 张健教授从近自然改造的背景、自己对于近自然改造的学术思考、近自然改造的方法与途径,以及近自然改造的研究实例等方面进行了报告,并根据洪雅林场的现状对洪雅林场人工林的近自然改造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提出通过打造...
今年正值“川农大精神”正式提出20周年,为进一步传承弘扬川农大精神,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生态林业研究所4月27日下午进行了“潜心教学科研,弘扬川农大精神”的党支部组织生活。会议中,大家认真学习了川农大精神,有关校党委书记庄天慧从严治党,夺取疫情防控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双胜利的讲话。支部书记刘洋要求党员教师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廉政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 “川农大精神”贯...
1月8日,我所全体师生在五教519召开假期安全会议,并在会后重点排查实验室安全隐患、全面打扫实验室清洁卫生,全所共计50余人参加。 会上,副所长徐振锋教授要求大家开展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要谨遵操作规范,要注意保持实验室及个人卫生。实验前务必做好实验计划,确保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样品测量。寒假期间将关闭精密仪器室,他提醒大家及时做好假期实验安排。所里导师们接续发言,表示将尽最大努力为同学们提供更好...
1月8日下午14:30-18:00,生态林业研究所全体教师在5教205会议室参加了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讨论会。杨汉波、刘思凝、游成铭和肖玖金等老师将各自的申报书进行了详细汇报,大家针对选题和方案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建议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来选题和方案设计。老师们对申报书提出了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为提高标书的质量和命中率提供了保障。
1月2日,“华西雨屏区人工林生态系统研究省级长期科研基地”启动仪式在洪雅县国有林场举行。四川省林草局副局长包建华、省林草局数字林草与科技处处长周古鹏、省林草局国有林场与种苗管理处处长吴春艳、省林草局种苗总站站长李涛,洪雅县国有林场党委书记黄建军、场长李福荣,林学院院长刘应高、党委书记郭东力、副院长李贤伟,生态林业研究所副所长徐振锋及部分老师,共同参加了仪式启动和座谈。会后,生态林业所老师...
2019年12月7日,四川省生态重点实验室2019年联合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会议由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农业大学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林科院森林和湿地生态恢复与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绵阳师范学院生态安全与保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生态学学会主办。张健教授代表重点实验室与其它三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交流与讨论。我所刘洋教授、肖玖金副教授和李晗博...
2019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由中国生态学学会主办、云南大学承办的第十八届中国生态学大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大会主题为“传承与创新:生态科学新使命”。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300余个不同单位的3000余名生态学科技工作者参加了大会。 我所肖玖金副教授、张丽老师以及硕士研究生蒋雨芮、卫芯宇和谌亚参加此次大会。张丽老师做了题名为“雪被隔离对亚高山云杉林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的学术报告,谌亚同学做了题名为“...
2019年11月26日-27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西南高山亚高山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技术研究”第三课题“高山亚高山退化彩叶林景观重建技术”2019年度进展研讨会在我校召开。项目首席专家、跟踪专家、课题负责人、专题负责人以及其他课题骨干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共计3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 会上,第三课题负责人吴福忠教授介绍了课题的总体目标、内容、实施方案,重点汇报2019年取得了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西南大学陶建平...
2019年11月8日-11日,“第七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在南京林业大学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林学会和南京林业大学承办,近3000位林业行业专家学者参加,以“创新引领林业和草原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研讨林业现代化建设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汇聚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前沿智慧。研讨内容涉及林木遗传育种、木材科学、森林培育、林产化加工、森林经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园林、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林业机械、农林文明研究等众...
10月22日,生态林业研究所副所长徐振锋、党支部书记刘洋带领全所党员和教师,前往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开展以“不忘初心,共建美丽成都”为主题的党建联建活动。龙泉驿区森林公园和水蜜桃产业园管委会介绍了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宣传短片,研究所老师们参观了展示室,了解了近年来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情况和取得的科研成果。中午,研究所与管委会开展了交流座谈会,管委会介绍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情况、承担的科研...
9月11日,应生态林业研究所的邀请,宁夏大学刘仁涛副研究员在7教905做了题为“荒漠灌丛土壤动物生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学术报告。报告由生态林业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刘洋副教授主持,学院教师、研究生及其他感兴趣人员4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主要从不同荒漠物种灌丛、灌丛林龄、灌丛位置等方面对土壤动物群落分布影响进行了汇报,并对土壤动物生态学今后的发展趋势、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等做了介绍,报告结束后与现场...
2019年7日-9日,“第十九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暨人工林高效培育高峰论坛”在福州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林学会森林培育分会主办,福建农林大学承办,来自全国林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等60个单位3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大会以“人工林高效培育与生态保护修复”为主题,就我国人工林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我所徐振锋教授和刘洋副教授参加此次大会。刘洋副教授做了题名为“短期氮沉降增...
2019年6月26日-30日,“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与生态预测国际论坛”在昆明召开。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加拿大魁北克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等国内外20余个科研院所的近200余名专家学者,就国内外全球变化与生态预测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
6月14日,随着学校研究生毕业典礼暨授位仪式落下帷幕,又一届毕业生即将为梦启航。2019届,我所2位博士生和17位硕士生以优异的学习和工作成效顺利毕业,并获得博士/硕士学位。其中,宋思梦同学获得“四川省优秀毕业研究生”称号和“梁希”优秀学子奖,李晗同学获得“校优秀毕业研究生”称号。我所再次斩获校优秀硕士论文2篇(全校共20篇),分别是杨开军同学(徐振锋教授指导)和谭思懿同学(吴福忠教授和张丽博士共同指导)...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 提高其整体水平, 更好地宣传和利用我国的优秀学术成果, 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2012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启动了“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 项目(F5000 项目), 建设了“ 领跑者5000——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平台”(f5000.istic.ac.cn)。生态林业研究所师生在《植物生态学报》2018年入选“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的论文有2篇...
近日,国际土壤学顶级期刊《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在线发表了我所2015级硕士研究生杨开军的题为“Immediate and carry-over effects of increased soil frost on soil respiration and microbial activity in a spruce forest”的研究论文,揭示冬季气候变化情境下季节性雪被减少对亚高山针叶林土壤呼吸和微生物活性的即时和滞后效应。 全球高寒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重要的土壤碳库,冬季土壤碳排在很大...
近日,国际期刊《Geoderma》在线发表了生态林业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刘群同学题为“Root diameter controls the accumulation of humic substances in decomposing root litter”的研究论文,阐述了亚高山森林岷江冷杉和粗枝云杉不同径级根系腐殖质累积特征。 环境变化和基质质量是影响森林根系腐殖质累积的主要因子,但至今未见报道。我院生态林业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四川省“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设置原...